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

【农村老年体育】专题2

时间:2016-04-22        来源:福建省老体协

[目录]

新农村建设中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导向探求

农村居家养老与老体工作创新发展

漳州市以示范点榜样作用促农村老体发展

浅谈发展农村老年体育的对策

一些农村“全民健身”缺场地缺产品,更缺服务

 

 

 

新农村建设中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导向探求

徐惠尔陈则慧(三明市)  

 

 

 福建森林覆盖率63.1%,居全国第一。而三明森林覆盖率达76.8%,为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乡”在三明城乡,人在青山绿水间,家居山水画卷中,乡村的老年人喝的是优质水,呼吸着清新空气,守着绿色家园,对体育运动一直不够重视。大多数的村落和大多数的农村老年人还是沿袭着千百年来乡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俗,连国家为了全民健身运动为乡村架设的健身路径都成了村里可有可无的摆设。乡村大妈即便想跳健身操舞也苦于没人辅导,没人组织,没人协调。三年来,我们深入12个区县、150多个城郊、偏远山村调研现状,近距离了解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和期待。

  一、乡村老年体育活动难以有序开展的认知和缺失

 为了开展和普及山村农民的健身活动,我们派遣健身指导员下区县、乡村培训点,走村入户,发放问卷,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健身需求。通过问卷我们发现:乡村经常做运动的老年人只占16%43%的老年人偶尔做做运动,觉得自己做家务活够了而不做运动的达40%以上。老年人精神生活丰富的占13%,一般的占50%,匮乏的占37%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在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不活跃的乡村,凸显了老年抑郁症的多,引发老年骨折、偏瘫、痴呆的机率多。甚者一些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室还成为传销、邪教、诈骗、推销假药伪劣保健品的场地。

 问题在于:一是参与率不高。农村60岁以上老人大多生长于解放前或解放初期,受教育程度低,不识字或初识字占到70%以上,客观上限制了从事文化活动的能力,加之现在绝大多数子女外出打工,老年人成为家庭主要劳力,他们忙于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不可能有多少空余时间从事文化娱乐活动。而且大部分农村老人居住分散,不便参加集体健身活动二是开展文体活动缺乏资金扶持,有健身活动需求的老人缺乏健身器材三是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像一盘散沙,缺少科学健身的引路四是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如三明城郊的《龙船调》、泰宁的傩鼓舞、苏区的山歌民歌民间舞蹈等后继乏人,有失传危险。

 长期生活在绿色原野中的农民,坚持田园劳作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舒适、宁静、优美的山村环境,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宜居地,但他们也有认识上的缺陷:

 1.他们难以置信: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2.他们很难理解进行体育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从结构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统。经常从事运动,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大,这就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3.他们很难体验,呼吸是重要的的生命现象,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经常运动能使呼吸肌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氧气较多,每分钟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满足机体需要。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加肺活量

 4.他们很难领悟,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于运动的激励还可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

 实践证明,一些乡村重视老年体育活动,逐渐普及老年的健身器材的使用,将广场舞引进乡村,让大妈带动大爷操舞,不但能充实生活的内容,最为重要的是还能增强体质。老年体育为他们构建了相互照料的交流平台、心理慰藉的精神家园。尤其是分散居住山村老人,科学健身能修复疾病、亲情链接能疏通心病、精神疗伤能化解垢病,操舞愉悦了留守老人的身心。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

 近年来,我们年年组织区县健身辅导员来市里交流,以文体表演方式,相互切磋技艺。总站还为各县赠送音响等活动器材和教学光盘和音像片,鼓励他们开展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在城郊乡村挑选积极分子到市区晨晚练点拜师学艺,进行城乡互动;积极培育“火种”,点燃乡村农民健身活动的火焰。总站每年都创作排练创新节目,以健康、有趣、欢快的曲目,在基层乡村晨晚练点推广和普及老年健身品牌项目。山村老年晨晚练点像滚雪球般地发展,乡村老年人的生活和活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通过健身操舞的开展和普及,让守在门前、守着牌桌的老年人少了,赌博的现象少了,不和睦的状况少了,参加操舞的多了,谈论健身的多了,身体健康的多了,逐步了解佐证了房中有林、林中有房的老年人对群体体育活动的刚性需求。

 在调研中,我们还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乡村与老年体育相关联的题材,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地方,必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农村老人们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者。我们根据一些非遗项目,改编为操舞的节目,更好地传承。例如我们发现当地龙舟竞技表演的技艺,创作龙舟操舞,以桨为道具,配以人们耳熟能详的非遗文化——莘口和列西的民歌《龙船调》形成的《龙舟操舞》,让古老的傩鼓舞华丽转身,使其成为适宜当代人演绎的操舞,既显示了当地的特色,又传承着非遗文化项目。

二、新农村建设中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应对和建议

农村老年群体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体育价值观念淡薄,对体育锻炼的健身意识水平较为落后;乡村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缺乏,体育经费投入较少;农村老年人闲暇活动内容单调,体育活动项目较为单一,参与体育锻炼频率及持续时间远低于城市;农村老年集体体育活动组织化不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较为严重;老年体育管理体制缺位,政府职能部门对老年体育事业关注度急需进一步加强

老年文化健身活动,老年人是活动的主体。既要有社团组织和参加者的热情,还要有必要的器械、服装及音响设备,购买器具、开展活动要有必要的经费,政府应增加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投入。要下大力气提高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率,宣传力度,丰富宣传途径,以更好增强农村居民体育健康意识,有条件的镇村社区,可争取企业或单位捐赠、赞助。有关部门在安排城镇文化建设时,对农村文化建设应统筹安排,既提出任务要求,又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1.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乡村环境质量,还要注重老年健身。只有政府、社会、志愿者社团、爱心企业、工青妇等组织主动融入乡村老年群体健身活动中,为他们养老提供相应服务,创新、转换模式,乡村老年体育的活动平台才能开展红红火火。只有大力推进乡村体育活动,才能极大提高山村的文化素养,引导农村老年人合理支配闲暇时间。只有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才能深层次地促进山村的精神文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2. 打造鱼悦水际、鹭嬉南会、闲趣崇际的环境,还完好的体育设施。在乡村,只有优先规划、建设老年体育场地,让乡村“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才能满足乡村老年人体育运动的需求。只有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国民体质监测,鼓励老年人自觉参加体育活动,才能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健身活动参与率不断提高,健身活动呈常态化发展。实践证明,根据老年人体质,合理、科学地选择性健身,体能体质都得到明显提升。只有顺应未来乡村体育的生态化发展趋势,尊重人,满足人性需求,才能促进体育本位的回归,使体育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3. 青山环抱,绿树环村,还应呵护老年人的健康。只有相关部门和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老年体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乡村老年体育活动遇到的切实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只有增强了老年人的体质,老年人才能活得开心,在外务工的子女才能安心。返老还童不是戏说,合理规划,提高新村建设中环境资源的利用率,要让老年人在绿色的乡村原野里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跳,才能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让童真、童趣回归,显现老玩童的本性、本真,真正做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让乡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保证。

4. 自然资源优势、民风民俗纯朴的村庄,不能缺少老年人颐养天年的份额只有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在老年人健身活动中的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作用,才能在乡村逐渐形成人员精练、覆盖面广、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老年体育活动骨干队伍和健身团队。此外,吸纳一大批有政治觉悟、有工作经验、有敬老助老之心、有奉献精神的老同志,使其成为联系广大老年群众的纽带,能让农村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持久开展、向深层次发展。

 

 

农村居家养老与老体工作创新发展探究

曾文骞(武平县)

 

一、研究目的

而立之年的老体协迈进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虽然城镇化建设增大了对老年群体的吸纳,但老年人中的多数仍居住在农村,且不少是“空巢老人”,农村基层仍是老龄事业和老年体育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热点。农村老年体育发展路在何方?本研究通过一个山区贫困县近六年来将老年体育工作与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的实际案例,建立起由127个村级老体协建设组成的数据库,以探究农村基层老年体育工作创新发展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方法

通过参与全面调研、制订实施方案、监测实施过程、实地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困难问题、研究改进措施等实践环节,收集、整理全县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和老体协建设融为一体,共建“康乐家园”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实态分析。

如何用好用活政策法规,为老年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这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摸清家底。人们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客观的调查之后。遵照武平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县涉老涉体单位和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乡(镇)、村(居)的居家养老情况、老年体育工作、农村休闲健身场所等现实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通过实地了解情况,总结了基层的经验与做法,分析了由于受贫困山区经济发展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基层老体协发展不平衡,薄弱面较大的现状。不少乡村存在老年人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没钱添置健身器材设备,文体活动内容单调,缺少辅导员推广普及健身项目等问题和困难。形成的《调查报告》还提出了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和老体协建设,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的意见和措施。

三、研究结论

1、党政领导是关键。要想办好办成一件为民大事实事,党政的决策、统筹和主导是至关重要的。以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来说,武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就如何根据本县实际贯彻省颁“实施意见”多次集体认真研究。县委书记在《调研报告》上批示:“此事可作为明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分期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从2009年开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和休闲健身场所建设列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县涉老涉体单位和部门协同具体实施。为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全县采取全面推进,每年年初由基层创建单位申报,年底组织达标验收的稳扎稳打方法。至2014年底,已建成达标村127个,占全县村数的61%;建成达标乡5个,占乡数的30%。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达标的每个乡和村分别给予10万元和3万元经费补助,县财合计投入431万元。

2、组织管理是保障。农村老年体育工作融入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要抓好管理组织、服务场所、工作制度、服务团队、工作职责等五项落实。其中组织管理是根本保障。新建时要有组织者的诚心谋划、协调、筹资、施工,建成后同样需要带头人的热心指导、科学管理、细致服务。根据加强农村老体协组织建设的实践,在全县推行由乡镇党政分管领导担任乡镇老体协主席、村“两委”主要干部同时兼任村老体协主席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的管理体制,努力搭建健康养老的长效机制。有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村自2006年由村主任兼任老体协主席以来,选聘两名退休干部担任副主席,新组建广场舞、柔力球、腰鼓、民乐、客家文艺等老年健身队,发展骨干成员236人;设置4个健身辅导点,“就地取才”聘任健身辅导员34名;2012年通过多渠道集资130多万元新建了多功能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和黄陌榕树公园及老年活动室。2013年该村健身辅导站获省老体协表彰,被评为省级老年体育健身先进辅导站。

3、服务网络是根本。组织机构为了服务,场地设施提供服务,活动开展体现服务,健康快乐成就服务。为了达到工作的务实高效,必须努力构建服务网络。首先,要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康养老服务档案,将60周岁以上老人作为无偿服务对象,设立花名册和个人档案。其次,要努力建设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助老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辅导员等服务队伍,以一对几按项目组合或一对一邻里互帮互助等服务模式搭建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引导老年人参加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弹琴说唱、知识讲座、图书阅览、健身养生等各类文体活动,使90%以上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体贴温馨的健康养老服务。第三,要组织老年人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调配活动项目,提高健身效果。第四,要努力突破资金缺乏瓶颈。在期望各级政府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老龄事业及老年体育工作给予更多经费、设备扶持的同时,积极筹资筹物,增强自身活力。全县有68个村依托社会力量,建立起筹措村级助老基金机制,工作开展较好的行政村助老基金已达230多万元,全县累计募集善款1600多万元,将利息收益用于助老养老。还有,通过划出集体资产租赁经营所得收益、定期募捐活动赞助经费、成立冠名基金留本捐息、基金投资入股“下蛋生财”等方式,为持续发展服务提供经费支持。

 

                     

发挥先进示范点榜样作用

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

   漳州市老体协

   我们从2003年起开展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历时十二年,表彰了六批373个行政村。继而在2011年拓展老年体育工作先进乡镇创建活动,历时四年,表彰两批40多个乡镇。创建标准近同于“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的创建条件。现将我们开展示范点、先进乡镇的创建情况和开展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的情况做一些汇报

一、建立农村老体示范点  拓展农村老体新天地

1、抓基层,发展农村老体网络

大力发展组织网络建设,这是拓展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的关键,抓基层,关键在于建立基层老体协组织。多年来。各县(市、区)老体协领导班子实施分片包干、分工负责,对条件较为成熟的农村及时帮助建立老体协组织:对条件尚未具备的,加强指导创造条件促其尽早建立。对村级老体协组建我们提出重点依靠农村中的“三老”,即老村干、老党员、老教师为骨干力量,采取“一套人马,几块牌子”的做法,确定一名副职领导专管老体协工作,作到统一部署,分工合作。目前,全市乡镇一级老体协已建立117个,实现“满堂红村一级老体协已建立1511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91.5%。

在农村网络建设中,我们把“有一个好班子”放在首位,注重把好老体协这块阵地,把好政治方向。即:决不使老体协组织被反动邪教所窃用被封建宗派势力所利用被不健康的活动所占用,使之成为健康、科学、高尚的文明窗口,真正成为老年人谋幸福的社团组织。龙海市老体协对镇村老体协班子建设提出:“一保持”(保持革命晚节);“二带头”(带头遵纪守法,带头为民办实事);“三提倡”(提倡神事不奉,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倡丧事简办);“四反对”(反对赌六合彩,反对搞封建迷信活动,反对参与邪教活动,反对搞不正之风)。云霄县老体协对镇村老体协提出“八个有”的工作目标,即:有一个好班子,有办公场所,有老体协牌子和室内有关内容布置,有一批示范村(点),有一支骨干队伍,有室内和户外活动的场地,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有因地制宜的活动项目,我们在全市予以推广。

2、抓创建,树立农村老体样板

村级老体协建立之初,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部分村级老体协有名无实,有的很少活动或参加健身活动比例很低;有的领导不重视,机构不健全,有的经费、场地很困难。为扭转这种局面,市老体协于2001年提出创建“漳州市农村老体工作示范点”的工作构想,制定出工作方案(草稿)广泛征求县、乡镇,村(居)老体协意见。基层单位普遍认为创建农村老体示范点是一种工作创新,是巩固发展农村老体工作的一种好手段,树立榜样,带动全面,才能打造老年体育新天地。我们的具体做法为: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创建农村老体示范点工作是提高老体协的全面素质,解决农村基层老体协工作质量,促进县、乡镇老体协抓好村级老体协工作,为巩固和拓展农村老体工作作出新的成效。

二是制定标准条件:①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村级党政领导重视抓好老年体育工作,把老年体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有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老体协工作汇报不少于2次。老体协班子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②活动经常。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愉悦身心的老年健身活动,老年体育人口占全村老年人总数50%以上。每年举办1-2次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展示活动。③骨干队伍。建有老年体育辅导站(点),并配备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活动。有计划地培训活动骨干,市、县组织的辅导员培训能积极组织人员参加。④场地建设。村级老体协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有一处多功能老年人活动室或活动中心和一处适合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室外场所,备有简易的体育器材,为老人健身活动提供平台。⑤经费保障。能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尤其是从村财中拨出专款,作为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基本经费保障。

三是确定时间对象:从2003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批,对象为村级老体协。

四是逐年申报验收:村级老体协按照示范点的标准条件进行创建,达到标准的单位向县老体协申报,县老体协汇总后上报市老体协。根据上报的单位和条件,市、县老体协组成检查组,下基层抽查验收,达到标准的单位由市老体协给予命名授牌。

我市在创建农村老体工作示范点,还创新了一项工作,这就是把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围。2007年市委批转市老体协《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市老体协同时提出了八条贯彻落实意见。把创建农村老体工作示范点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围,列入党政的行为一并建设,一并验收,把老体工作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经过12年的创建,市老体协抽查验收,至今已评选表彰了漳州市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示范点六批共373个单位。

2011年,我市又开展了老年体育工作先进乡镇(含)街道办事处)创建工作,也提出了六条创建条件,至今已评选出两批40个单位。

3、抓成效,拓展农村老体成果

我市开展创建农村老体工作示范点和先进乡镇活动,为县、乡、村拓展老体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也带了新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县级老体协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以点带面,扎实推进;二是乡镇老体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典型引路,形成效应;三是村级老体协积极争创,努力达标,名附其实,发挥作用。漳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向全县各乡镇、国有农林盐茶场发出了“关于评选漳浦县第一批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示范点的通知”文件,对评选范围、标准、办法和申报程序、表彰形式都作了明确规定。各乡镇、场接到文件后,在各级老体协精心策划和配合下,按照条件进行创建和推荐,经过县检查验收后,有25个村达到标准,县政府在全县“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会上授牌表彰。政府布置评选表彰县级农村工作示范点,在我市仍属首创。这种工作创新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老年体育天地中,政府主导是方向,老体协参谋是关键,树立先进典型是手段,全民参与是根本。各级老体协只要用心用情,创新突破,一定能够攻坚克难,一定能打造出一片老年体育新天地。

各地的创建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有力地推动了老体工作。龙海市角美镇老体协注重抓好辅导员和骨干力量这两支队伍建设,培养了近百名村级文体辅导员,建立了门球、气排球队、太极拳等活动队伍82支,队员9027名。近几年该镇已召开了三届老年人运动会,每届运动会参与人员近2千人,各村的参赛队伍全部由支部书记带队,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山区的华安县由于受到地理、人文条件限制,原来的工作步伐比较缓慢。自从开展示范点创建工作以来,县老体协扭住创建工作作为突破口,下基层培养了一批如罗溪村,银塘村等示范点,召开全县现场会推广,使得全县农村老体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新的起色。平和县高际村坚持每年拨出5千元作为老年体育活动经费,该村常年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占老年人口70%。漳浦县佛昙镇老体协根据不同人群和爱好,进行分类指导,开展活动。如东坂村、新安村的老人武术队;下坑村的曲艺队;岸头村的拳、操、创辅导站、踩高跷队、舞龙队;人坪村的车鼓队;岱嵩村的乒乓球队;老教师退协的气排球队等,从而形成了全镇老年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长泰县江都村投入村财3万多元,发动村民义务投工,建设了3个标准门球场。该村每年还投入1万多元添置各种体育器材,做到了“有求必应,实报实销”。芗城区布坑村利用所在地工厂的财力,村里划拨土地的办法,共同建设了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东山县陈城村发动集资35万元,建立一处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平台。

 

浅谈发展农村老年体育的对策 

蔡雷飚


      如何积极营造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环境,如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注农村老年,支持老年人体育事业,研究、探索科学、文明、健康的老年体育健身方法,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体育的社会化程度,实现老龄健康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谈一些粗浅看法。
  1、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老年体育社会化程度的认识
  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全心全意为农村老年人服务;发展农村老体事业,增强农村老年人体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寓教于体,建设和整顿健身阵地,加强科学锻炼,为农村老年人的健身强体服务,开展健身展示、运动竞赛、体育讲座、健康咨询等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强身健心益智。全心全意为老年人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环境,以满足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需要为出发点,努力提高农村老年体育的社会化程度,狠抓老百姓身边的老年体育健身组织和体育健身场所的建设。
  2、积极营造老年人体育健身环境
  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教育,反对迷信,抵制封建等邪教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方式,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拓宽农村老年健身渠道,重视舆论宣传,扩大农村老年体育事业的影响,提高全社会重视的程度。充分调动社会办老年体育的积极性,使全社会形成一种为老体事业服务,以支持老体事业为荣的良好氛围,形成一种“今天我为人人,明天人人为我”的社会共识。积极开展评选健康老人和设立健康老人奖的活动,用好中央《意见》的尚方宝剑。各级政府要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3、加快农村老年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老年体育资金的投入,从目前一些地方的财力来看,政府不可能拿出很多钱投入到农村老年体育,只有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和有关部门支持,所在乡村负担一点,鼓励个人自我健康投资,争取设基金办实体,发展老龄体育产业。鼓励各单位各部门,筹措资金,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辟适合农村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场所,购置健身设备器材。另外,市体育局应从彩票发行的收益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农村老年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也是弥补政府财力不足行之有效的办法。
  4、努力提高资源共享程度
  农村有经济实力的地方可以充分挖掘村集体经济资源,发挥村集体企业的体育阵地、设备和人才的资源优势,开展辖区范围内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在不影响村办企业正常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向农民群众开放体育资源,鼓励学校体育老师义务到各农村健身辅导站指导老年同志开展体育健身,有效地利用资源空间,实行资源共享。
  5、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
  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应以日常性健身活动为主,坚持经常、自愿和小型多样的形式,遵循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举办竞赛活动以“重在参与,着眼健康,加强友谊”为宗旨,比赛宜采取鼓励的方式,使参加者心情舒畅,皆大欢喜,在愉快中身体得到锻炼。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现代项目与传统项目、运动项目与休闲项目并举,文化与体育相结合,大型展示与经常活动相结合。引导农村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走进大自然,尽可能坚持室外体育健身活动,走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误区。
  6、积极推广“轻体育”活动的开展
  “轻体育”也可以叫作“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它是轻负荷,不追求大运动量,体能消耗少,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使锻炼者心情舒畅,力所能及。如散步、慢跑、做大众健美操、扭秧歌、打太极拳等等,无论哪种锻炼,一切由自己随心所欲地选择。没有过高的技术与规则要求,哪怕毫无运动基础的人,只要有健身愿望,就可以立即进入角色。
  常规体育锻炼需要场地和器械,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轻体育”则不必为经济负担伤脑筋,甚至在农家庭院都可以进行,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老年人在几乎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从事“轻体育”活动。它使锻炼者忘却烦恼,摒除一切不利于健康的情绪影响,使活动过程不仅是健身的过程,并且使锻炼者消除烦恼,怡情悦性。
  7、充分调动农村老年人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农村老年人在家容易产生一种人老了,对社会作不了什么贡献了,没有多少用处了”的想法,从而容易造成颓废不思进取甚至封闭的思想。其实,老年人是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如何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有与群众最密切、最广泛的联系,特别是农村一些老党员、老干部在群众中威信最高。过去,都为村里做过不少有益的贡献,在村里还是有影响的。由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宣传我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教育和影响青少年,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发展本村经济等发挥积极作用,充分调动老年人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既能直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又有利于农村和家庭。
  8、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体协的协调作用
  首先要建立健全乡村两极老年人体育协会的组织。乡村老年体协和广大农村老年人有着最广泛的接触,它是农村广大老年人联系村集体和乡镇政府的纽带和桥梁,乡村老年体协把老年人体育健身愿望要求、需要反映到乡镇党委政府,是乡镇党委政府制定有关老龄政策的依据。广大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权益很多需要通过老年体协去组织去实施,如老运会、各种大型展示会等。
  推进农村老年体育的社会化进程,决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级涉老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我们农村广大老年人的热衷参与,农村老年体育的社会化进程,一定会有新的提高。(引自网络博客)

 

 

一些农村“全民健身”

缺场地、缺产品,更缺服务

林益清(建瓯)

 

     不久前笔者陪同南平及建瓯老体协的领导,先后到建瓯城关瓯宁办事处、东游镇、小松镇湖头村及建安办事处前街社区4个点调研“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活动,特别是对东游镇及小松镇湖头村两个乡镇镇、村两级老年健身活动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汇报,看材料、交流互动和实地查看,掌握了比较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东游镇离城关45公里,是建瓯土地面积、集镇人口最多的乡镇,集镇人口1.8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4865人,他们对落实“全民健身活动”的具体做法是

     1、镇两委高度重视,将全民健身问题纳入镇政府的全年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出“长计划”,将老体协经费纳入镇政府财政预算。

     2、重视健身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老体协组织覆盖镇、村,不断提高对“全民健身”的组织领导和服务。

     3、活动有声有色、多样化,利用传统庙会及节假日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群众体育活动。

     4、加强宣传,让国家全民健身的战略的决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调动起越来越多的居民、村民参加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镇投入了500多万元,建成包括老体协各种健身活动科技文化大楼,配置了比较充足的体育设施和用品,还投入700多万元建成了江滨公园,很好地解决了活动场所及文化阵地的问题。

    小松镇湖头村离城关18公里,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他们把“孝亲、敬老”融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出现了悉心照料瘫痪婆婆、脑瘫丈夫的模范人物郑秀娇,还在村里发挥中、青年妇女的积极性,成立了一支服务老年队伍。他们把村民健身问题上升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来认识,村财尽最大力度给予扶持。

    村所在地开辟了多功能的健身活动场所,早上是集市,下午晚上是健身活动场所,一举多得。村民健身意识不断提高,有几位80多岁的大妈、大叔也加入了健身队伍……

     我们到过其它两个点也都有特色和亮点,都值得一看。他们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第一、经费问题不足是一个比较共性的问题,目前不管是镇、村,大部分还缺乏可持续的产业支撑,缺造血功能,更多地靠镇、村、政府拨款,靠“输血”。

    第二、村民参与意识、普及率不高,健身活动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而且健身人群中不少人是“随大流、赶时髦”,离“我要健身”的主动参与意识还有一段路要走。由此我们感到,加大科普宣传很有必要,特别是“康乐大讲堂”要进镇、要进村、要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唤起更多的村民,自觉加入健身队伍,让他们对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三、活动形式单调,更多地停留在低层次的活动上,科技和文化含量低,有的地方就是单一的广场舞,没有更多的选择,这样调不起男村民的兴趣。

    第四、活动场所不足和活动场所闲置同时存在,这和镇村两级领导的关系很直接,领导重视会想方设法地解决场所和设施、经费问题,不重视的领导总能找到很多“理由”。有的村在村部门口的水泥地,就是唯一的活动场所,遇到收割季节,它常常成为晒谷坪,有的地方活动场所常年上着锁,想用用不了,活动场所和设施是一个“硬伤”,“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第五、农村活动场所必须把村民需求放在第一位,要对位、对路,让村民够用,喜欢用,不能让场所、器材成了“花瓶”,成了摆设。

    第六、活动形式单调还与农村缺少专业的辅导员有着直接的关系,缺知识、缺技能,支持体系、服务体系不完善,一些乡村全民健身除了广场舞还是广场舞。

    正如《人民日报》指出“在全民健身事业中,政府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但光靠政府是不够的,想要为老百姓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条件,还得期待更多部门,特别是社会力量、市场力量的介入”。一些农村全民健身普及不仅缺场地、缺产品,更缺服务、缺指导,只能放任自流、无序发展。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全民健身问题的推广和普及事关“健康中国”的国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级老体协要相向而行,加大和改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总之“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在农村的推广,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是根本的保证,全民参与是本质要求。

 

附件下载

主办:福建省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办    承办: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闽ICP备15018124号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南平东路72号
邮编:350012    电话:(0591)83337076     传真:83335612    电子邮箱:fjlnty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