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广大乡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变革的魅力:如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农业部、中国农民体协在全国开展了“体育三下乡”活动,以及省体育总局启动了建设“百村”农村体育建设工程,老龄工作的“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老体协的“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工作方针,这些部门的社会合力影响下,乡村农民的健身,已由自发转变为自觉行动,创建健身康乐家园也就成了广大乡村农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此心耜,乡村老体协必须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站这块主阵地作用,为此笔者今天专谈乡村文化站工作问题。
一、乡村文化站的变迁
1、萧条冷落的文化站。
十年前的乡村文化站是庙小僧少(或无)少人问津的场所。站里的工作人员是兼职的,今天抽去抓烟叶生产、明天又抽去搞计生。乡村文化站实际上是空壳站,经常是夹几张报纸在桌上,装点一下门面而已。分析其原因是:①认识存在偏差:长期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城市文化、轻农村文化。②观念偏差:对公共文化缺乏积极性,资金投入不足,与乡村文化建设需求有差距。③文化服务和文化需求脱节,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无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④基层专业队伍缺乏,活动形式比较简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抽挖掘和利用。
2、红火热闹的乡村文体乐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脚步,如今的乡村文化站却大不相同,庙大人多,而且配备了专职的文体干部,精神面貌大改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所展现的效益。近几年,乡村文化站组织的多项宣传正能量的民俗文体的活动,使我们看到当前乡村文化站的工作;1、能主动融入大健康、大体育的格局,把基层文化和体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工作涵盖了文化体育功能。从工作队伍上看,文体干部身兼数职并一专多能。2、从基层文体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看生动活泼。形式是活动成功的前题,而内容的丰富多彩反过来提升了活动的内涵和文化品位。3、从文化活动功能目的上看:一是满足乡村农民的文体生活需求。二是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三是以占领基层文化阵地的有力抓手,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乡村老体协要拓宽领域空间和新路子,联合乡村文化站,促进乡村健身康乐家园建设
乡村老体协班子要充分认清基层老体协文体辅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文化和体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借助乡村文化站的优势,培养当地文体活动骨干力量,协调乡村文化站工作人员,首先掌握当地群众的文体需求;二是了解并掌握既有文体特长的对象,引导他们成为骨干和核心力量。三是熟悉掌握可支配的资源,注意培养特色文化品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把当地传统文化习俗和人员结构特点以及活动的地理位置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普及是为了保障群众的文体权益,繁荣人们的文体生活,提高展示基层文体的成果,这样一定能促进乡村老体协建设健身 康乐家园。(泰宁县老体协科研会 刘先涛)